【情緒調控】孩子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情緒管理的能力
情緒管理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壓制情緒。第二是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緒,要善于把握表達情緒的分寸。
幼小的兒童已經是個情緒的個體,能表現出恐懼、憤怒、歡愉、驚訝等情緒,三至六歲的兒童對情緒已大致了解。兒童的情緒管理教育對其長大后的情緒了解及情緒表現品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兒童教育學最新研究指出:6歲以前的情感經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響。如果孩子在性格上表現出急躁、易怒、悲觀、具破壞性,或者孤獨、焦慮,對自己不滿意等,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其今后的個性發展和品格培養。
所以,作為父母,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早重視孩子的情感要求并對孩子情緒做出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認識、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理解他人。
同時,教育孩子學會聆聽別人談話、欣賞別人優點、對待生活中得失等。這不但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還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人際關系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兒童在5-6歲時學會了調節自己的情緒,開始使用一定的方法來掩飾自己的情緒,掌握了簡單的表現規則。在做了大人禁止做的事情后,為了逃避懲罰,掩飾自己的害怕、負罪感,孩子會學會撒謊。成人這時也不必發怒,要先檢查自己的禁令是否合理,和孩子講清楚道理。
孩子學會情緒管理的辦法
認同自己,有情緒空間
要讓孩子喜歡自己,家長就要給孩子認同感。父母是孩子的模范,父母首先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讓不良情緒帶給家庭、帶給孩子,要塑造出一種安全、溫馨、平和的情境。
用欣賞的眼光鼓勵自己的孩子,讓身處其中的孩子產生積極的自我認同,獲得安全感,讓其能自由、開放地感受和表達自己的情緒,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緒感受,不因壓抑而變質。
認同情緒,表達情緒
通過溝通交流讓孩子正確認識各種情緒,說出自己心里此時此刻真實的感受。
平時,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緒的時候,趁機引導孩子知道“媽媽好高興哦”“恩,我很傷心”等讓孩子知道原來人是有那么多情緒的,我們還可以通過句式“媽媽很生氣,因為……”“我感到有點難過,是因為……”來告訴孩子自己的情緒來源。
同時你也可以提問孩子,“你是什么感覺啊?”“媽媽發現你很生氣、難過,能告訴我發生了什么事嗎?”。通過問題來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及發現自己情緒的原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情緒敏感度。
體驗情緒,洞察他人情緒
游戲在幼兒的心理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要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中體驗自己的情緒,感受別人的情緒,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我們可以通過說故事編故事、角色扮演和孩子討論故事中人物的感覺和前因后果,以及利用周圍的人、事物,來引導孩子設想他人的情緒和想法。
從他人的情緒反應中,孩子會逐漸領悟到積極情緒能讓自己和對方快樂,消極情緒會讓自己和對方造成痛苦,不利于事情的解決。如果幼兒在表達情緒與控制情緒之間取得平衡的話,便會控制對自己、對他人有傷害的消極情緒。
學會樂觀
積極的情緒體驗能夠激發人體的潛能,利于心理健康;消極的情緒會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為此,學會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與情緒,對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作為父母,要培養孩子樂觀地面對人生,自己首先對生活要有一種樂觀的態度。
在教育孩子學會樂觀地面對人生時,除了多與孩子交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首先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給予鼓勵和支持。
適當發泄
人在精神壓抑的時候,如果不發泄情緒,會導致身心受到損害。在悲傷時用力壓抑自己,忍住淚水是不合適的。
在憤怒的時候,適當的宣泄是必要的,不一定要采取大發脾氣的方法,可以采用其他一些較好的方法。例如:在生氣時,不妨趕快跑到其他地方,或找其他事情做,或者干脆跑一圈等等以分散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