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和富人的差距,在于情緒管理
01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
在一次暴雨之后,一位窮人從一堵被雨水沖倒的圍墻里挖出了一壇金子。
他在一夜暴富之后,想讓自己變得更聰明一點。
于是,他就向一位老人訴苦,希望老人能指點迷津。
老人告訴他,你有錢,別人有智慧,你為什么不用錢來買別人的智慧呢。
于是他來到城里,見到一位智者,花了一百兩向智者買智慧。
老人告訴他,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著急處理,向前走十步,再向后退十步,往返三次,你就能得到智慧了。
窮人聽了之后將信將疑。
當夜回家,在昏暗中,他發現妻子竟然和別人睡在炕上。
他怒火中燒,拿起菜刀準備將那個人殺掉。
突然,他想到白天買來的智慧,于是他向前走十步,向后走十步。
正走著呢,那個與妻子同睡的人驚醒過來,問道:
兒啊,你在干什么?
窮人聽出是自己的母親,心中暗驚。
若不是白天買來了智慧,今天就錯殺了母親。
窮人買來的智慧是什么,就是能夠合理釋放自己情緒的方式。
一個人若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算天降橫財,災禍也會隨之而來。
而一個人如果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他就勝過國王。
成功的秘訣就在于懂得怎樣控制痛苦與快樂這股力量,而不為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這點,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
02
非洲草原上有成群結隊的野馬,野馬群經過時,兇猛如獅虎都要退避三舍。
但它們最怕的卻是吸血蝙蝠,這種蝙蝠以吸食動物的血生存,常叮在野馬的腿上。
不論野馬怎么暴怒,狂奔,吸血蝙蝠始終不依不饒,一定要等吸飽血之后離開。
而野馬最終因為對這些吸血蝙蝠束手無策,被折磨致死。
有趣的是,科學家研究表明,這些吸血蝙蝠吸食的血量很少,根本不足以導致野馬死亡。
真正導致野馬喪命的是它們被蝙蝠叮上之后的暴怒和狂奔。
有人肯定會想,這是動物的本能。
而人肯定是比動物要聰明的,但事實并非如此。
曾經有個血淋淋的案例發生在江蘇泰州。
一個9歲的孩子因為出去玩耍不小心丟了母親的手機,最終被母親活活打死。
孩子在丟了媽媽的手機之后,曾反復的尋找了好久,都沒有找到。
最終沒敢回家,待在鄰居小朋友家。
孩子的母親做好晚飯,一直等孩子回家,等的著急了。
隨后找到小朋友家,見到孩子直接扇了幾巴掌。
鄰居知道她比較暴躁,還勸說了一番。
而孩子一直膽怯的站在樓道里,不敢踏進家門。
最終,孩子進了家,再也沒有出來。
母親一直從下午六點打到晚上十一點,孩子被活活打死。
一部手機和自己的親生孩子哪一個更加重要,這壓根是不用討論就能得出的答案。
可這確實是因為一部手機而引發的慘案,可是究其根本,可能是因為在回家之后,孩子的認錯態度不誠懇,導致母親的情緒失去控制,釀成悲劇。
當你憤怒的時候,心就會被魔鬼所吞噬。
正如羅伯頓所言:
如果世界上有地獄的話,那就存在人們的心中。
所以當你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請記?。?br />
無論你怎樣宣泄自己的情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情。
那會帶你走進最壞的結果。
03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寫的信能夠順利郵寄到對方手里。
而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的抽屜里卻有很多沒有郵寄出去的信。
這是怎么回事呢?
這件事還得從1863年的葛底斯堡戰役說起。
當時,林肯領導的聯邦軍和南方軍之間爆發了內戰。
聯邦軍殲滅了2.8萬南方軍,大獲全勝。
南方軍常勝將軍的羅伯特.李將軍帶著殘軍逃到了波多馬克河邊。
林肯得知這個消息之后異常興奮,迅速發電報給負責追擊的維得將軍,命令他:“立刻出擊,不用再召開緊急軍事會議了?!?br />
不料,維得將軍不顧林肯的命令,堅持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耽誤了戰機。
導致李將軍和他的軍隊順利逃走。
林肯氣呼呼地說:只要伸出手,他們必定跑不掉。我的話竟然不能讓軍隊移動半步!
于是,他給維得將軍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不客氣的寫道:
我不相信你不懂得李將軍逃走的嚴重后果。我無法期望你改變形勢,也不期盼你以后做得更好!
可是信在寫好之后,林肯馬上冷靜了下來。
他想,我在遠離戰場的白宮發號施令比較容易,維得將軍在戰場上執行命令卻要克服很多困難:
剛下戰場的士兵需要吃飯、包扎傷口;
幾萬人的部隊需要統一指揮,
盛夏時節,人和馬匹都非常疲憊……
林肯把自己想象成維得將軍,心平氣和的回顧了整個事件。
他覺得,自己不應該那樣批評維得將軍。
萬一自尊心很強的維得將軍看到這封信辭職,不但自己和維得將軍之間會很不愉快,而且對戰爭的勝利也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林肯決定將這封信永遠留在抽屜里。
后來,林肯退休之后,他的兒子驚奇的發現父親的抽屜里有不少批評別人的信。
原來,林肯只是把寫批評信當做自己保持冷靜的一種方式。
他清楚的知道那些信寄出后會引起多么糟糕的后果。
在生活中有許多值得我們珍惜的人,他們能夠給予我們關懷、幫助、鼓勵、贊揚……
有時,也會讓我們生氣、失望、憤怒……
這個時候,沖動的去指責就是最危險的導火索,它將會破壞許多美好的東西。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br />
每當你成功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從憤怒中解脫而逃過劫難時,不僅代表你克服了自己的憤怒,更重要的是:
你也成功地防止另一個人因為你大發雷霆而走入痛苦的循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