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多的寶寶不愛說話怎么辦?
豐富生活內容。生活在單調環境中對孩子的語言發展不利,要讓孩子多接觸生活,多接觸社會,見得多、聽得多才有素材來說。
我的兒子1歲3個月,會說“媽媽”“爸爸”“拿拿”“娃娃”“奶奶”“馬馬”“蛋蛋”,但教他別的他就不學了。怎樣才能讓他學說話呢?
答:你的孩子才1歲3個月已會說“媽媽”“爸爸”“拿拿”等7個詞,而且是疊字,這并不少。據我所知,1歲3個月的兒童一般只能說3~5個詞。有的心理學家認為,1~1歲半是理解語言迅速發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兒童能懂的話大量增加,但說出的語詞還很少,甚至出現一個短暫的相對沉默期(你的孩子正是這種情況)。這時,兒童反而要用手勢和動作表達自己的意愿,不開口說話,甚至把原來一個人的時候發出來的自言自語也停止了,到1歲半左右兒童似乎又突然開口,說話的積極性很高,語詞大量增加,對句子的掌握能力也迅速提高。你可以再觀察孩子一段時間,不必太著急。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創造些條件促進孩子語言的發展,比如:
(1)豐富生活內容。生活在單調環境中對孩子的語言發展不利,要讓孩子多接觸生活,多接觸社會,見得多、聽得多才有素材來說。
(2)給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兒童學說話是從聽說話開始的,所以要隨時提供聽說話的環境。對孩子說話語速要慢,要簡單明了,家長為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眼到嘴到手到,比如你在盛飯,就說:“我在盛飯給寶寶吃?!?你在削蘋果,就說“我給你削蘋果呢,你喜歡吃蘋果嗎?”有時也可以說孩子正在干的事,這也是語言環境,比如:孩子在吃餅干,你就說:“你在吃餅干,好吃嗎?”等。這樣可以開拓兒童的聽-說系統。在兒童與成人交往時,在兒童最初自發發音的基礎上,以及視、聽、觸的過程中,通過生活活動和游戲,他就會模仿成人的語音和語詞,也就是學會了說話。
(3)當孩子發出語音、模仿成人說話時,一定要熱情地鼓勵與表揚,否則會使他的學語熱情減退。當然,有時兒童模仿得不像,成人也不要批評,應該多重復正確的語詞,幫助他改正。